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自然地景保育解說 赴烈嶼培訓圓滿落幕
  • 發布單位:金門縣環境保護局

發布日期:2021/09/21    記者: 莊煥寧/綜合報導

Art editor Img

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於日前辦理「110年金門縣自然地景保育解說培訓(第三梯次烈嶼鄉)」圓滿落幕。(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提供)

  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於日前辦理「110年金門縣自然地景保育解說培訓(第三梯次烈嶼鄉)」,特別邀請台灣地質公園學會暨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林俊全教授暨台灣地質學會理事長分享推動地質公園的過程及參與國際交流的寶貴經驗,並鼓勵結合社區產業發展及建立夥伴關係;期能加速金門成立地質公園的期程,同時在吳啟騰、林英生兩位縣籍地質領域專精的老師帶領下,走進烈嶼的青岐海岸玄武岩、南山頭軍事營區與地景海天一線的多樣地景解說,沙溪堡特殊地景與軍事遺跡的交融;金門縣政府建設處陳祥麟處長、科長鄭向廷全程參與聆聽,顯見公部門對在地地景資源保育的關注,學員認真向師長們挖寶,勇於提問題、做筆記,未來期盼這一群學員能成為地景保育的生力軍,追趕跑跳碰,能為金門地質公園的推廣,努力學習,成為第一線的解說尖兵。
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理事長吳啟騰表示,本活動於日前辦理「110年金門縣自然地景保育解說培訓(第三梯次烈嶼鄉)」,首先由台灣地質公園學會理事長暨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林俊全主講:「地景保育與地質公園的推動」,談到地景保育的策略為:科學研究、地方的認知、地方的榮耀、團隊的協力等,而地質公園的四大核心價值為:地景保育、環境教育、地景旅遊、社區參與;林教授並分享參與國際地質研討會與推動地質公園的許多珍貴經驗,他認為從學校教育、從家庭出發,只有從小親近地景、自然對地景保育的熱情與關注。其次則分享地質公園的成立,主要為活絡地方經濟與發展,並以烈嶼南山頭的地景為例,他覺得需要地方與中央更多的理解、參與與教育,學員認真聆聽之下,希望自己能加入地質保育的推動工作,讓烈嶼地質成為未來的新亮點。
接著由林英生老師主講:「烈嶼特殊地質地形景觀」,續由吳啟騰理事長主講:「金門地質公園成立與未來發展」。
下午的戶外踏勘行程,課程由林英生、吳啟騰兩位講師引領學員從烈嶼南山頭至青岐海岸,讓學員從南山頭海岸穿走玄武岩礫石灘,體驗洋蔥狀的玄武岩磅礡的魅力,以及沙溪堡特有的花崗片麻岩受風吹海蝕所形成的片狀奇景,真是美不勝收。
吳啟騰理事長表示,本活動在金門縣政府建設處的指導下,並由協辦單位為烈嶼鄉公所、金門縣林務所、金門縣水產試驗所的場地支援,使得活動能順利達成;活動中戶外踏勘時,同時可對環境變遷進行了解及紀錄,以建立地質完整資料,並做為未來金門地質地景保育政策的依據與擬定配套之策略與建議,供相關公部門參考。

  • 點閱次數:169
  • 上版日期:11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