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小金門潮間帶踏勘 共護生態發展
  • 發布單位:金門縣環境保護局

2019/06/05 記者:詹宗翰/綜合報導

   金門縣海洋教育資源中心辦理「小金門潮間帶踏勘活動—認識小金門海岸與潮間帶環境」活動,在洪清彰等講師的解說及卓環國小的協助下,活動順利進行,學員們認識小金門貓公石、上林間海岸的潮間帶生態特色,並記錄下潮間帶生物的驚豔。
   本次活動讓學員看見潮間的豐富生態與環境,該研習活動分室內課程與戶外課程,室內除了認識小金門潮間帶之外,更看見小金門的社區居民投身潮間帶觀察的成功經驗,令人稱讚;戶外課程則搭配淨灘,夜探小金門潮間帶—貓公石海岸、上林海岸間。
   本縣海洋教育資源中心辦理潮間帶踏勘已有多年的紀錄,今年則開拔至小金門辦理夜間潮間帶觀察貓公石海岸、上林海岸間,這次夜間課程踏勘前搭配淨灘活動,使活動更具意義。
   本研習活動邀請發現世界第一個海洋新物種「金門鐘螺」的洪清漳老師擔綱講師,在洪老師等五位夥伴帶領下,進行室內與戶外課程增能,在這場觀察中,讓與會的學員了解小金門潮間帶的環境生態、物種分布與海岸特色,進而激起關心潮間帶、維護潮間帶的生態環境。
   在室內課程中洪清漳老師以自身經驗與大家分享,洪老師指出,小金門鄰近中國大陸九龍江的廈門海灣,四面環海,擁有綿長二十多公里的海岸線,多樣的潮間帶底質環境,提供絕佳的生物生存繁衍棲地。依洪老師的親身觀察,金門潮間帶的生物是與大陸沿海生物多樣性相似,呈現與臺灣本地迥異的情況。觀察就要從自身與在地做起,加上持續累積以及共好分享,自己為海岸感動不已,也能感動別人,更要樂活在自己的家鄉海岸環境中。近年來戰地政務解除,面臨劇烈的人工開發衝擊,潮間帶棲地環境正快速改變,許多兒時能見到的物種也逐漸消失中,洪清漳希望大家珍惜自然生態資源,了解自然保育的重要性,多親近海洋、善待海洋,讓地區珍貴海洋生態資源能永續保留下來。
   戶外觀察課程則將學員帶領至名聞遐邇的貓公石海岸、上林海岸,學員在講師的帶領之下,從潮間帶的飛沫帶開始,一路往下進入上潮帶到中潮帶,進行不同帶狀的觀察與紀錄。講師們提醒大家要注意潮間帶的觀察守則,以免觀察活動對潮間帶生態造成更大破壞。本次觀察發現主要以甲殼類與貝類居多,講師們並引導學員觀察稚鱟及其生長習性。此外,講師們更與學員分享在埔頭潮間帶上的生產、軍事、地景的在地故事,引人入勝。最後則在「國境之西」民宿大廳進行綜合座談。學員與講師合影留念,相約下一梯次再見。
   承辦學校金城國中許維民校長指出,金門縣海洋教育資源中心多年來嘗試在不同地區進行潮間帶踏勘,就是要學員認識金門海岸的多樣性特色,為自己的家鄉驕傲,小金門的潮間帶精彩萬分,需要讓更多人來瞭解,也唯有更加認識與了解我們的海岸,這樣的經驗分享就是社區在地人士結合海洋教育推動的另一種典範再現。許維民強調海洋教育,就是要有更多這樣關心人士一起加入。

  • 點閱次數:221
  • 上版日期:108-06-05